3 月 1 日,大寶出生第五天,回醫院做例行性檢查發現黃疸 (jaundice) 指數頗高,醫生決定把她留在醫院做照光治療 (phototherapy),觀察進一步情況。此外,醫生也發現大寶好像 "沒吃飽",有鑑於我的奶水不足,住院期間大寶開始喝配方奶,與母奶混餵。大寶的 "全母乳期" 只維持四天...

母乳不足,也是造成大寶黃疸指數升高的原因之一。基於這個 "原來她餓了好幾天呀!" 的愧疚心理,顧不得才剛生產完的虛弱身體,我每天都去醫院看她,把努力擠出的一點點母奶交給鼓勵我繼續哺餵母乳的護士小姐。眼睛被矇起來,光溜溜地做 "日光浴" 的大寶,皮膚較出生時白皙多了,臉頰也豐滿不少,看來醫院的 "伙食" 不錯。真抱歉,媽咪是菜鳥,不知道妳很餓呀!難怪那天晚上哭得這麼大聲呀...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剛出生的小 baby 肝臟來不及處理紅血球代謝所產生的膽紅素 (bilirubin),導致膽紅素在血液中累積,使新生兒的皮膚,眼白變黃。懷孕期間,胎兒的膽紅素主要透過胎盤經由媽媽的肝臟代謝,一但脫離母體,新生兒的肝臟尚未適應新的生理狀態,就會造成膽紅素的代謝遲緩,產生黃疸的症狀 [1-3]。約 50~60% 的新生兒會有程度不一的黃疸,且早產兒,兄弟姐妹有黃疸病史,或出生時有瘀血情形者,得到黃疸的機率也會提高 [1]

新生兒黃疸通常從小 baby 出生後第 2~3 天開始,第 5~6 天是症狀最明顯的時期,之後就會慢慢消退 [2]。若驗血結果顯示黃疸指數正常,就不需要特別治療;但若指數偏高,就像大寶一樣必須進行照光治療。所謂的「黃疸指數」其實就是膽紅素在人體內的濃度,指數低於 12 mg/dl,就不需要太過擔心,也不必治療;指數高於 15 mg/dl,通常與 「病理性黃疸」 (血型不合,肝臟疾病,蠶豆症,新生兒感染等造成) 有關,要特別留意觀察,做進一步治療 [3]。

至於黃疸的成因與母乳的關係大致可分為兩類。「早發性母乳性黃疸」發生在出生後 2~4 天,主要是餵食不足造成排便量減少,過量膽紅素無法隨糞便排出而累積在體內。大寶的情形就屬於這一類。「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則發生在出生後第 10~14 天,成因與母乳的成份有關。所以如果黃疸的發生原因屬於後者,才可能需要暫停母乳的哺餵,找出黃疸的真正原因。一般而言,黃疸指數小於 15~17 時,都可在配合照光治療下,放心地哺餵母乳。母乳還是小 baby 最好的食物,不必因為黃疸而放棄。

References: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nturia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