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期:July 28, 2006
行程: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Papale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我們跟著眾多觀光客,沿著聖彼得廣場右側的列柱迴廊,排隊進入聖彼得大教堂。在聖彼得大教堂各個重要的出入口,都可以看到身穿紅藍橙鮮豔制服的軍人站崗,他們屬於梵蒂岡的軍隊─瑞士衛隊 (Guardia Svizzera Pontificia)。


這個位在聖彼得廣場右側迴廊中的銅門,為通往使徒宮 (Palazzo Apostolico) 的入口,為教宗的官邸所在。


瑞士衛隊的士兵身穿鮮豔的制服,頗有童話色彩。
(很難想像他們去打仗的樣子...)


聖彼得大教堂前準備了許多供民眾參與彌撒的露天座位
(走到這裡表示我們快進入聖彼得大教堂了)

聖彼得大教堂是使徒聖彼得的墓地所在,建於 1506 至 1626 年,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最神聖的殿堂。聖彼得大教堂結合了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大師的登峰造極之作,歷代知名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包括拉斐爾 (Raphael)、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Buonarroti)、貝爾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 等,都曾參與教堂的設計。在電影「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 中,被光明派盜取的反物質 (antimatter) 就藏在聖彼得大教堂內。

透過藝術與建築來彰顯宗教的神聖意涵,即便不是天主教徒,也不得不被眼前莊嚴的氛圍打動。在聖彼得大教堂按下相機快門的那一剎那,我發現,除非親身經歷,否則無法從相片中感受到,經過歷史更迭與宗教藝術浸潤,始終屹立不搖且更顯光輝的聖彼得大教堂,是多麼撼動人心!


聖彼得大教堂正門最中間的銅門,是教堂最古老的門,為 15 世紀的作品,上面的浮雕述說著聖經中的人物和故事。


聖彼得大教堂正門最右邊的聖門 (Porta Santa),只會在千禧年這樣的聖年開啟。

走進聖彼得大教堂,你一定不會錯過入口右側的聖殤禮拜堂 (Santuario della Pieta),因為鎂光燈全集中在禮拜堂中的「聖殤」(Pieta)。這尊米開朗基羅的曠世鉅作,是他 24 歲時的作品,描述聖母慟失愛子耶穌基督的景象。這尊大理石雕像自然而充滿美感,米開朗基羅不但把聖母刻畫得特別年輕,聖母臉上的表情也異常平靜,他認為「有聖潔靈魂與形體的女性應當永保青春」,藉此展現聖母的神性。還有一種說法是,米開朗基羅年幼喪母,因此他印象中的母親臉龐,才會這麼年輕。「聖殤」也是唯一有米開朗基羅落款的作品,他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聖母胸前的飾帶上。

1972 年,不可思議的災難降臨在這尊有數百年歷史的珍貴藝術品。一名澳洲籍遊客在參觀聖彼得大教堂時,居然拿出鐵槌瘋狂敲打「聖殤」像,口中大喊「我是耶穌基督!」,造成聖母雕像的左手和左眼嚴重損毀!所幸在梵蒂岡官方的仔細搜尋下,找回 50 塊以上的大理石碎片,將「聖殤」重新修復。為了避免再度遭到破壞,梵蒂岡政府決定以玻璃櫥窗將這尊脆弱的雕像與世隔絕。這便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只能隔著玻璃,還有眾多觀光人潮,在遠處欣賞「聖殤」的原因。


米開朗基羅的「聖殤」

聖彼得大教堂金碧輝煌的主殿,為 Carlo Maderno 所設計,精雕細琢的巴洛克雕刻與裝飾,則出自貝爾尼尼之手。沉浸在大師宏偉雋永的創作中,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聖彼得大教堂金碧輝煌的主殿,令人目不暇給。


主殿入口處有被小天使圍繞、用來盛裝聖水的小水池。


主殿兩側的石柱上有眾多聖人雕像,這是主殿右側石柱上的聖人像 Santa Maddalena Sofia Barat。


教皇諾森十二世之墓 (Monumento a Innocenzo XII),位於主殿右側。


教皇諾森八世之墓 (Monumento a Innocenzo VIII),位於主殿左側,是唯一來自聖彼得大教堂的前身─舊教堂(Antica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的銅鑄雕像。

走到主殿盡頭,可以跟著眾人到聖彼得銅像前排隊。這尊銅像的歷史約可追溯至西元十三至十四世紀。聖彼得的右手做出傳教的手勢,左手則握有通往天堂的鑰匙。朝聖者通常會親吻或以手撫摸聖彼得銅像的右腳,以祈求聖彼得庇祐,為他們開啟通往天堂的大門。因此,聖彼得銅像的右腳總是閃閃發亮!


聖彼得銅像。後方牆面上的圖騰看起來像一大片織錦,但其實是馬賽克拼貼而成的。

此外,在主殿盡頭最引人注目的,要屬位在聖彼得之墓上方教皇祭壇 (Altare Papale) 上的聖體傘 (Baldacchino di San Pietro)。雄偉輝煌的聖體傘,是貝爾尼尼在聖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件作品,耗時九年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鑄物。聖體傘的四個螺旋形柱子高 20 公尺,正方形棚頂的四個角上各有一個姿勢優雅的天使,而棚頂內側中央的鴿子圖案,象徵聖靈 (Santo Spirito),發散著金色光芒。


貝爾尼尼的聖體傘,將巴洛克奢華風格發揮到極致。


聖體傘的後方就是聖彼得大教堂的祭壇,同樣為貝爾尼尼所設計。聖壇中央供奉著聖彼得的聖座 (Cathedra Petri),據說是聖彼得講道時所使用的座椅。

至於聖體傘的正上方,就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 (cupola),為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米開朗基羅於 1547 年接下設計圓頂的任務,當他在 1564 年過世時,只完成了圓頂的底座,最後是由 Giacomo della Porta 和 Domenico Fontana 兩位建築師參考米開朗基羅留下的手稿,終於在 1590 年完成了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由於米開朗基羅是圓頂最初的設計者,後世仍將這項豐功偉業的榮耀歸屬於他。

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可分為內外兩層,內側高度為 117.57 公尺,外側高 133.3 公尺,內徑 41.5 公尺,外徑 58.9 公尺。圓頂底座由 16 個長方形窗戶圍繞,藉此採光以達到空間放大的視覺印象,並使圓頂上的圖像及文字更加鮮明。窗戶以上共有 16 個拱形骨架支撐圓頂,而其上的圖騰則以六組同心圓的形式,向圓心聚集。


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充滿了神聖的光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nturia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