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期:July 28, 2006
行程:納佛那廣場 (Piazza Navona)→梵蒂岡聖彼得廣場 (Piazza San Pietro)


納佛那廣場 (Piazza Navona) 吃完有點令人遺憾的冰淇淋之後,我們沿著 Via Giuseppe Zanardelli 來到橫跨台伯河 (Tiber) 的橋樑之一 Ponte Umberto I。橋的彼端有一棟雄偉的白色建築,曾因過度裝飾及大而無當等缺點,而為羅馬人所詬病,現在是羅馬最高法院 (Palazzo di Giustizia) 的所在地。


從 Via Giuseppe Zanardelli 就可以看到最高法院


Ponte Umberto I 一端的最高法院

由 Ponte Umberto I 越過台伯河之後左轉,就是一條直通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Papale di San Pietro) 的大道,其中連接聖天使城堡 (Castel Sant'Angelo) 與聖彼得廣場 (Piazza San Pietro) 這一段就是著名的協和大道 (Via della Conciliazione)。因此,只要沿著這條路走,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跨過義大利與梵蒂岡的國界,而所謂的國界,其實只是路面上一道約 30 公分寬的花崗岩!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天下午的步行路線,起點為納佛那廣場 (A),終點是聖彼得廣場 (B)。


Ponte Umberto I 與遠處的聖天使橋 (Ponte Sant'Angelo) 之間,是許多遊河船隻停靠的碼頭,我們等會兒也要來這裡搭船遊河喔!


由 Ponte Umberto I 遠眺聖彼得大教堂,前方的橋就是通往聖天使城堡的聖天使橋。


聖天使橋下的台伯河邊,居然有可以做日光浴的場地!


還有游泳池!


聖天使橋上有許多販售仿冒名牌商品的攤販


聖天使城堡外販賣飲料的小卡車

順著協和大道往聖彼得廣場走,看著莊嚴的聖彼得大教堂由遠而近,即使不是天主教徒,朝聖的心情也會油然而生。這段路程,讓遠道而來的朝聖者得以沉澱心靈,為即將進入神聖莊嚴的宗教與藝術殿堂做好心理準備。然而,這條直通梵蒂岡的大道,卻是最為羅馬人所詬病的道路之一。

原來,當初下令修築協和大道的,是義大利獨裁統治者墨索里尼 (Benito Mussolini)。這個象徵義大利與梵蒂岡之間鞏固關係的交通建設,屬於墨索里尼當政時推行的「法西斯建築」(fascist architecture) 計畫的其中一項。在建設協和大道的 1936 至 1950 年間,許多原本分佈在聖彼得大教堂周邊的古蹟建築都被摧毀殆盡。

更嚴重的是,協和大道的設置,違反了聖彼得大教堂設計的初衷。過去要到梵蒂岡朝聖的旅人,必須繞著聖彼得大教堂附近的小路迂迴前進,他們不像現在的觀光客,可以從很遠的地方就看到目的地,他們不知道彎過下一個轉角,走過陰暗的通道,會不會到達渴望已久的聖地,但可以想見,"轉角處的驚喜" 所帶來的狂熱與感動,應該會比走在協和大道上更為強烈!而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象徵由黑暗走向光明的境界,正是聖彼得大教堂希望帶給朝聖者的感動,卻完完全全被墨索里尼與他的協和大道給剝奪了...


由協和大道看聖彼得大教堂


協和大道的兩側有好幾個像這樣的出水口,也有人直接裝水來喝。


這個時候我們還在義大利


當我們踏進聖彼得廣場,就進入梵蒂岡的領土。


要進入聖彼得大教堂,得從這裡就開始排隊呢!

可容納約 30 萬人的聖彼得廣場,建於 1656 至 1667 年,是貝爾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 巴洛克藝術的極致呈現。在電影「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 中,聖彼得廣場也是謀殺樞機主教候選人的科學祭壇之一。貝爾尼尼受當時的教宗所託改建聖彼得廣場,希望這個聖彼得大教堂的前庭,能容納更多的信眾接受教宗賜福,同時必須讓教宗不管是在教堂正門,或所居住的教皇宮 (即現在的梵蒂岡博物館),都能看到廣場上的一舉一動。

貝爾尼尼以延伸自聖彼得大教堂兩側的列柱迴廊,環繞教堂前的梯形入口,以及橢圓形的聖彼得廣場,巧妙地遮蔽教堂週邊較低矮的建築物,讓視覺集中在聖彼得大教堂,使其更顯莊嚴宏偉。聖彼得廣場正中央的紅色花崗岩方尖碑,總高 41 公尺,來自埃及,於 1586 年移至現在的位置,為羅馬的方尖碑中,唯一自古羅馬時期以來未曾倒下的。據說在中世紀時,方尖碑頂端的鍍金圓球還曾被用來存放凱撒大帝 (Julius Caesar) 的骨灰。而聖彼得廣場橢圓形的兩個焦點上,各設置了一個造型相同的花崗岩噴水池,卻是分別由 Carlo Fontana 和 Carlo Maderno 兩位建築師所建造,且完成時間相差約 55 年。


寬廣的聖彼得廣場及埃及方尖碑


聖彼得廣場左側的列柱迴廊及噴水池


聖彼得廣場右側的列柱迴廊及噴水池,迴廊共由 284 根柱子所構成,上方的聖人像共有 140 尊。


聖彼得廣場右側的花崗岩噴水池,為 Carlo Maderno 所設計。


聖彼得廣場右側的迴廊,現在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入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nturialee 的頭像
    centurialee

    Baby Claire and Baby Julie

    centuria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