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的第一份寒假作業,多為制式且偏重語文學習的「看圖寫作」、「看圖學成語」等。我原以為可以看到如「親子天下」雜誌報導的那些有創意的假期作業,顯然我的期望太高了!不過,有一項作業倒是讓我對假期規劃產生許多新構想─「高雄市國小學童本土學習認證卡」。首先要在高雄市國小學童本土學習認證網頁搜尋本土學習認證推薦的景點進行參訪,並完成學習單後,就可以登記在本土學習認證卡,未來可取得本土學習認證證書。我對 "集滿" 幾個景點取得證書這種量化學習成效的獎勵制度並不認同,還不如請學生放完假回學校後,向老師和同學做個簡短的假期分享報告來得有意義,但藉這個機會有了正當的玩樂理由,又能寓教於樂,何樂而不為?因此,我們在寒假期間規畫了幾趟小旅行,讓晴晴的本土學習認證卡呈現了豐碩的成果。
位在高雄市苓雅區,鄰近愛河的玫瑰聖母堂,是我們本土學習的第一站。我曾在這附近念了三年書,但對玫瑰聖母堂的了解僅止於鄰近的宿舍。我們有些住在鳳山等以前高雄縣地區的同學,周一至周五就在這附近住宿,但我從來沒參觀過教堂內部。藉由本土學習認證網頁的景點介紹及學習單,我才知道玫瑰聖母堂是一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天主教堂。趕快進去看看!
玫瑰聖母堂正立面
玫瑰聖母堂的歷史可追溯至 1859 年,目前的建築是在 1931 年改建的。
玫瑰聖母堂為結合哥德式與羅馬式風格的尖塔建築
教堂正立面圓拱門上有兩個牧徽,左為「教宗牧徽」,右為高雄區「主教牧徽」。
玫瑰聖母堂入口處右側的「玫瑰聖母亭」
這裡有一塊紀念李安斯神父的墓碑,玫瑰聖母堂就是由他籌備改建的。
找到學習單的答案囉!
(沒錯,姊妹倆都感冒了!)
這裡有個小池塘,有魚喔!
玫瑰聖母堂內部
美麗的彩繪玻璃
教堂的建築設計總能帶來心靈的平靜
母女三人一起欣賞莊嚴的聖壇
聖壇中的文物也有悠久的歷史
陽光由兩側長形小窗照射進來,讓聖壇更顯莊嚴。
祭台桌身的三個英文字母 JHS 代表 Jesus Human Savior,意思是「基督是人類的救世主」。
參觀完玫瑰聖母堂,我們在教堂前小憩,甯甯拿出色紙來玩。
我正在做寒假作業呢!
既然來到玫瑰聖母堂這一帶,當然要回對面的母校看看,畢業之後好像就沒回來過了呢!小而美的校園依舊,而我的青春早已一去不復返!準備聯考的煎熬歲月,現在想起來已變得雲淡風輕,我倒是很慶幸自己有這三年的女校生活,少了異性的干擾 (與某男校大露營期間除外),讓青春期的女孩子可以更集中精力在社團和學業,較不至於對外表患得患失,且對女性獨立自主的人格發展有相當助益。我爸從小就跟我說,長大要念這裡喔!可是面對十二年國教,我們恐怕不能以此作為孩子的目標了,但我仍贊同教育理論中男女分校或分班的理念 (男孩與女孩的學習模式本來就不一樣,可參考 Leonard Sax 著,洪蘭譯,《養男育女調不同》),只是這已不再是台灣中學教育的主流...
姊妹倆上司令台跳舞
升旗台可說是我們管樂隊的地盤呢!
我可以在這裡玩久一點嗎?
馬麻的教室在哪裡啊?
校園中的荷花池
綠意盎然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