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周末因為好友 Winnie 結婚,沒回南部陪晴晴,好玩的是,我在婚禮上遇到另一個也叫 Claire 的小女生。這個 Claire 已經唸國小二年級了,在喜宴中跑出來到我們收禮金的桌子前面玩,她說想簽名,而且還要簽英文名字喔!我才知道她也叫 Claire...很可愛的小女生。

這幾天終於看了幾集 cooba 跟我推薦的 "keroro 軍曹",我對這幾隻青蛙想佔領地球的劇情沒什麼興趣,keroro 努力做家事的可愛模樣,才是吸引我繼續看下去的動機。


我一直以為泡打粉 (baking powder) 和蘇打粉 (baking soda) 是一樣的,最近研究食譜的時候發現有時候兩種都要加,才注意到兩者的差異。

蘇打粉即碳酸氫鈉 (NaHCO3),而泡打粉中除了碳酸氫鈉之外,還添加了其他成分,包括用來中和碳酸氫鈉的酸性鹽和吸收水氣的玉米澱粉 (cornstarch) [1]。在製作糕餅的過程中添加蘇打粉和泡打粉的目的即在利用酸鹼中和所產生的氣體 (二氧化碳) 使麵糰膨脹。

蘇打粉通常添加在本身已含有酸 (如醋,檸檬汁,糖漿,巧克力等) 的原料中,因為加進蘇打粉之後,中和反應會馬上開始進行,所以含有蘇打粉的麵糰通常在調配完成後就要馬上送進烤箱烘培 [1]。而泡打粉的中和反應要在有液體的環境下才會開始作用,又有玉米澱粉吸收水氣,所以麵糰在室溫下放置 15-20 min,仍可維持泡打粉的效用 [1]。此外,目前市面上的泡打粉多可進行二階段反應,也就是所謂的 double-acting baking powder,除了在室溫下進行的酸鹼中和外,泡打粉所含的明礬 (sodium aluminum sulfate, SAS),可以在麵糰加溫烘烤的過程中與碳酸氫鈉進行第二次中和反應 [2]。就是因為蘇打粉和泡打粉在烘培過程中扮演發泡的重要角色,所以在製作麵糰的過程中需要先與麵粉一起過篩,使其均勻分布,烤出來的餅乾或蛋糕才不會有不均勻分布的大小 "坑洞" [1]。

References:

  1. Baking Powder and Baking Soda (Bicarbonate)
  2. Baking Soda vs. Baking Powd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nturia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